(通讯员胡文念)2024年9月25日上午,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副教授罗先海老师做客应“基博读书会”,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问题与方法:漫谈新时期文学的版本研究”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许永宁老师主持。
讲座围绕四个部分展开,即:一、为什么做新时期文学版本研究;二、作为问题的新时期文学版本与修改;三、个案:《活着》的电影改编与版本修改;四、新时期文学版本研究的方法与路径。讲座伊始,罗先海老师强调了新时期文学版本研究的独特价值与紧迫性。他指出,尽管当代作家多健在,作品版权问题复杂,但正是这些复杂性孕育了丰富的版本现象,蕴含了丰富的文学史、社会、政治及文化信息。罗老师认为,通过系统梳理和对比分析不同版本,可以揭示作家创作心态的变化、社会环境的变迁以及文学接受史的演进,从而为当代文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讲座中罗先海老师也坦诚地指出了新时期文学版本研究面临的诸多挑战。首先,资料收集困难重重,尤其是早期版本和珍贵手稿往往难以寻觅。他以《活着》为例,说明了由于历史原因和市场波动,该作品的不同版本散落各处,给研究工作带来了巨大不便。其次,版本现象的复杂性要求研究者具备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准确识别版本间的细微差异,并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动因。最后,罗先海老师还提到了学术界对于版本研究的认知不足和重视程度不够,这也是制约该领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了更直观地说明版本研究的重要性和方法,罗先海老师以余华的代表作《活着》为例,深入剖析了从小说到电影的版本变迁过程。他指出,长期以来,学术界和读者往往忽视了《活着》的中篇小说版本,而直接聚焦于其长篇小说及电影改编。通过对比分析中篇与长篇的差异,罗先海老师揭示了余华在张艺谋电影改编需求下的创作调整,如增写历史叙述内容、改变人物命运走向等。这一过程不仅展现了文学与影视改编的互动关系,也深刻反映了作家在面对不同媒介时的创作选择和妥协。
针对新时期文学版本研究的复杂性,罗先海老师提出了多种切实可行的方法与路径。他特别强调了文献意识的重要性,认为扎实的文献工作是版本研究的基础。同时,他创新性地提出了“会意式整理”的概念,即在保留复原型教刊精髓的基础上,融入研究者的主观思考和概括,以更全面地呈现版本变迁的复杂面貌。此外,罗老师还鼓励研究者树立批评意识,勇于指出学术界的不足和误区,并通过写作实践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可传播的学术观点。
在讲座的尾声部分,罗先海老师对青年学者提出了殷切期望。他鼓励青年学者要树立文献意识、批评意识和写作意识,扎实做好基础工作,勇于提出新的学术观点和方法。罗老师特别强调了写作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实际的写作实践,才能真正检验和提升自己的学术能力。
罗先海老师的讲座不仅为新时期文学版本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方法,也为青年学者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随着文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新时期文学版本研究将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为文学史书写新的篇章。